騎行服是自行車運動的專用運動服。盡管絕大多數人在騎車時都穿著平時的休閑裝,但騎行服也確實是有它一定的優勢。騎行服的背部剪裁很長,以適應運動型自行車運動中的俯身姿勢。衣服上的所有口袋都放在后背,因為放在前口袋的物品容易掉落。拉鏈通常做得很長,這樣騎手就可以拉開上衣,以便通風。為了減少空氣阻力,騎行服通常是緊身的。它由吸汗、排汗性能都很高的材料制成,能讓騎車人保持干爽舒適。 那么騎行服是一開始就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騎行服的歷史發展是怎么樣的呢? 其實最早的時候自行車的擁有者都是一些王室貴族,有一輛自行車就是身份的象征,那么他們當初是穿什么樣的衣服騎車的呢?既然是貴族,當然不能丟棄他們的傳統服裝,各種燕尾服和禮帽被改造成方便騎車使用的服飾,不過這不能算現代意義的騎行服,他們那時還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而不是為了騎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考慮,更不是為了提高騎行效率。而且,當時只有男士的騎行服裝,因為一些老舊的傳統觀念,女性是不允許騎自行車的,直到19世紀末,第一套女性騎行服才被設計出來。 隨著自行車運動的發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降低風阻和提升吸汗作用對騎行的重要性。由此,騎行專用的面料誕生了。 車手們在那時候通常都會穿著羊毛短褲,以及羊毛長/短襪,搭配高領毛衣騎行。羊毛是非常好的保暖材料,即使在你出汗或被雨淋時也是如此,至今羊毛材料都應用于現代騎行服中。當然,一件合格的騎行服當然不止要做到氣動和吸汗,還要充分為車手一天摩擦一百公里的屁股考慮,很多騎友可能都是在某次長途騎行沒有穿騎行褲,而導致痛不欲生之后,才入手的人生中第一套騎行服。 20世紀初,人們開始研究緩解騎行磨襠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將羚羊皮縫入騎行褲的襠部。不同于現在的麂皮褲墊,當初的皮墊是真的用動物的皮制作的。后來隨著羚羊數量減少,廠商們采用羊皮來替代。再后來羊皮升級成了麂皮,做得比羊皮更加舒適,但這還僅限于防磨,其他功能還沒被開發出來。 70年代,編織材料飛躍式的進步,尼龍、聚酯纖維、聚丙烯、丙烯酸等材料的應用,加強了騎行服的排汗能力、貼合程度和彈性。1959年發明的萊卡材料被Assos引入了騎行服,Castelli將其發揚光大,使其大范圍流行。然后就是讓車手在內急時十分苦惱的背帶了,最開始,車手們都是用吊褲帶來固定他們的騎行褲防止滑落。直到1979年,肩帶才與騎行褲合體,這一設計不光在騎行褲上使用,同樣延用在了溜冰褲上。不過不得不說,背帶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不方便,但是不可否認,背帶對提升騎行服舒適性至關重要。 1980年,Castelli用棉花材料制作的褲墊取代了麂皮墊。之后,日本人發明了超細纖維材料,騎行服品牌De March使用泡沫填充,制成了新概念的麂皮墊。1983年,還是Castelli這個品牌,引領了騎行服“印花”技術,自行車運動變得更加商業化了,F代騎行服的基礎也基本已經成型了。 再后來騎行服就向更氣動,更舒適,更美觀的方向發展。如今騎行服品牌已經數不勝數,技術也越來越高,甚至于一些TT連體騎行服在上身之前就好像童裝一樣小,而他的穿著者卻可能是一位一米九幾的大漢。 如果你希望能獲得更好的騎行體驗,那騎行服是基礎,記得看過一個測試,換上一身騎行服你能獲得的優勢約等于一輛頂級氣動車給你帶來的加成。 所以如果你今天因為沒穿騎行服而被朋友拉爆了,那明天你換上一身專業的騎行服,說不定你能扳回一局。
|